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
开启左侧

[分享] 人在年轻的时候,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?

[复制链接]
93754 0
我是老黑哥 发表于 2021-1-1 10:27:05 | 只看该作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人在年轻的时候,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?


上一篇: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?
下一篇:情绪为什么会影响身体脏器呢?
@



1.西兔生活网 CTLIVES 内容全部来自网络;
2.版权归原网站或原作者所有;
3.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;
4.若涉及侵权或有疑义,请点击“举报”按钮,其他联系方式或无法及时处理。
 
沙发
飞老 发表于 2021-1-1 10:27:56 | 只看该作者
 
人生最后悔的事情莫过于——“我本可以”。如果这个观点是对的,那么,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到位,无论是否年轻。一般来说,只要做到这一点,就不容易错过机会,并且很可能取得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成就。
小学的时候,因为家里管得严,我的成绩都还不错,数学经常会考到满分。初中的时候,考试拿到满分已经罕见了,但是,我觉得很正常,反正大家都做不到,只要排名很靠前就行,比起别人有优势就可以了。
然后,初三有一次参加化学竞赛的机会。学校里弄了一个竞赛小组,安排老师专门授课,课后发了大量的课外资料、竞赛题目。我按部就班的走完了流程,结果,区一级的化学竞赛我就被刷下来了。我的成绩就是个普通参与者。但是我们学校有位同学得了奖。
结果出来的时候,我只是稍微楞了一下,怎么是他呢?这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跟我并不是一个量级的。他在化学上为什么如此厉害,轻松碾压我们?
我没有继续想下去。我觉得想这个问题不那么重要,因为,能否上重点高中主要看综合成绩。结果,我读了重点,他只上了普通高中。
到了高中,我就愣住了。我在班里排名三十几,中等水平。学习最好的同学,比我多一百多分。这事儿,让我心慌了两年。我搞不懂,这些人为什么如此厉害?
如果说初中化学竞赛获奖的那位同学是隔壁班的,看不见他是怎么学习的,那么眼下,学霸学神们就在我眼前,朝夕相处,我却望尘莫及。
各种模仿,各种尝试失败之后,绝望之际我问: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?能做到的事情是否做到位了?比如说,做错的题目就别再出错了,弄懂的东西就别再忘了。我发现,这么基本的事情我居然做不到。按照逻辑推理,如此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,那么想别的都是多余,什么排名啊、重点啊、名校啊,都是幻想。
然后,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做过的题目保证会、弄懂的东西更熟练。这件事,听起来很简单,但做起来却非常难。比如,要做到这一点,要克服羞耻心。因为做错的题目重做的时候还会错。有些难题感觉掌握了,第三次重做的时候还会卡主,等等。
因此,为了做到这个最基本的事情,我不得不全神贯注,也因此,焦虑消失了,因为没时间焦虑。功力与日俱增。各种新知识、新题型,不断被我吸收到笔记本,然后吸收到大脑里。透彻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。吸收新知识、新题型的速度越来越快。如此循环。我考入了北京大学。
我没有想到,做到了最基本的事情,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,竟然有如此威力。
当了老师之后,我想方设法、力图做到我能做到的极致让我的学生明白这个大道理。比如,去年有一位学生,考研的时候,记录了每一天的学习日志。有一天她写道,有一道数学题目,她居然做了10遍之后,再次重做,仍然犯了错误。正是第11遍犯错让她恍然大悟,对某个基本定义的理解从一开始就是错的。如此,她做了第12遍。
我当天跟她说,我要把这篇日志的电子版存下来,留作纪念。后来,她考到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,材料系。我又跟她说,我把你的学习日志电子版买下来,一千块,允许我给其他同学作为参考。她同意了。
在我看来,相对于这条人生大道理的价值,一千块不算多。一个人一旦真的明白了这个大道理,不仅有了一个处处可用的方法,而且此后的道路上发挥怎样的价值功用难以估量。
前几天,我又看到了一位同学的学习日志:
比如,当我意识到重复的极端重要性时,对于概率论这门学科,我快把教材翻烂了,特别是某个章节特别薄弱的知识点,比如条件概率密度,光定义我可能前后默写了七八遍,但是每一次都不能做到100%精确,是的,一次都不能做到,不是少了一个等号,就是少了一个条件。

比如,数学每个重要概念的推导我都亲自写了几遍,翻来覆去的看,对于二重积分、联合分布、联合概率密度、卷积公式等此类题型会涉及到积分上下限,下限是什么,上限是什么,总是迷糊,老师给的口诀也不是长久之道,后来我就不断地琢磨,从它最原始的定义出发,然后一步一步演绎。当我重复了五遍以上时,终于有那么一刻,一切都变得清晰无比,从此关于积分上下限的题目就很少会出错。……

回头观望这一段经历,不管结果怎么样,我都无怨无悔。
我跟这位同学说,我愿意支付稿酬,把你这篇日志发布在我的公号上。虽然,考研结果还没出来。但是,我相信,结果无论如何,你已经达到了以前自己从未达到的高度。即便你去工作,做任何工作,都会越做越好,快速进步。她说,这个过程是一次质变。
再比如,此时此刻我在写文章,我当然希望许多人看,许多人点赞,越多越好。
但是在我开始写的那一刻,我始终在想,如何让人读的懂?读这篇文章的时间花的到底值不值?写下来的句子,有哪些是废话?例子是不是足够丰富了,是不是足以说明观点了?这个观点,我究竟确信到了什么程度?我有没有按照这个原则做事情?
如果写完文章之后,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确切的。那么,无论有多少人阅读、有多少人赞赏,我相信,十年,二十年之后,再回头看这篇文章,我不会感到后悔,不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、虚度了光阴。
有人说,年轻人最核心的能力是坚持长久的做一件事,比如坚持十年。这个观点有道理。因为,做到这一点很难。很可能坚持的时间足够长会有出人预料的收获(例如复利效应之类的)。比如,坚持锻炼,写作,学习,等等。
但是,一件事坚持好几年,其实很多人都能做到。比如,许多人都坚持了十几年的英语学习,各种阅读,等等,只不过是在外界约束下坚持的。但效果,并不一定好。而主动的坚持,从一开始压力就巨大,而且随时都有半途而废的风险。
所以,我还是觉得,只要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,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位。这样,无论是否坚持下来,是否随着见识的提升,有了新的选择,都不会后悔。况且,当认真对待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,并且做到位的时候,往往就会从中发现乐趣,坚持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。
最后,最难的是,如何对待与自己至亲至爱的人。与人相处很难,与朝夕相处的人相处,更难。我想来想去,最大的原则,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原则:让自己做的事情不后悔。
总之,始终不要放弃自己对人生最远大的期许,眼下走的路虽然未必是必经之路,但是走路的能力是一点一滴磨炼出来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板凳
古杨 发表于 2021-1-1 10:28:43 | 只看该作者
 
 第1张图片 1:延迟满足的能力
很多身边朋友问我:玩自媒体半年,你赚到多少钱了?其实问这个问题,我一点都不感觉到意外,很多人就是要获得金钱回报,才能有继续的动力!这点其实没有错
但是太注重当下,忽视了长性的问题的。你想想,抖音是不是,就是让你获得快餐式的满足感一种方式??
2:长期学习的能力
大多数情况下,很多人会选择被动式的学习,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本来就是痛苦,如果有人告诉你学习是一件快乐事情,那他就是在吹牛逼!只有你升职加薪才能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。
没有获得回报之前,你根本察觉不到快乐,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去放弃他,刷刷微博,煲下电视剧不香吗??
3:反思的能力
人在年轻的时候,往往会犯很多错误,但是最可怕就是不知道错了,反而觉得自己还挺良好呢!别人的话根本听不进去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只有通过反思自己,才能勇敢的承认自己错了。
4:执行的能力
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,反正我是有的,天天跟你吹的天花乱坠,目标制定看起来也很清晰,但是说了这么多,就是没看到行动?就像有人跟你说:我的目标是买车买房,赚够人生的一百万,嗯……是个励志小伙子,但行动就是个小矮人。
5:转身的能力
很多人害怕学习新技能,感觉学习成本太高了,又费时间。这时就把这家公司当作自己人生的养老院,温水煮青蛙!却忽视人在年轻时候,试错成本是最低的。
我这里解释一下,什么是试错成本?
说白了就是你犯错所产生的成本(例如你的时间,你的金钱等)
我举个通俗易懂例子:我花15万搞一个餐饮店和我运营一个知乎账号,你想想那个成本更高?很明显,餐饮店成本要高很多。
如果我餐饮店亏了,哪些钱就打水漂了。而我的知乎账号被封了,那就是重头在做一个知乎账号的问题,根本没有金钱上的任何损失。
随着年龄增长,我们试错成本也在增大。如果发现自己不合适这个赛道,及时换到新的赛道开始。明知道这条河我们是过不去了,我们就不能冒着生命危险硬闯过去。想想是不是有个新的通道可以走过去?
6:谢谢的能力
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,记得说一声“谢谢”。别人借给你东西时候,说一声“谢谢”,知乎给我这个小白成长平台,我说一声“谢谢”,你给我的文章点个赞,我说一声“谢谢”。
7:低调能力
很多时候,我们在事情未做成之前,不要到处说给别人,搞得人声沸沸扬扬,万一你搞砸了呢?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?做事情我们要拿成绩说话,有数据做背书,你不用说别人都知道你很厉害。
8:选择能力
强求合群,委屈求全,不仅委屈自己不说,还浪费时间,靠假意逢来关系,往往摇摇欲坠,看到自己不合适群体,选择离开,才是正确的选择。
9:理财能力
年轻时候,趁早建立理财的观念,学习这方面的知识,就不会让你让自己陷入金钱所困的状态。最好先养成每天记账的习惯,达到收支平衡。
10:优秀圈层能力
年轻人要让自己选择进入优秀圈层,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!知乎就是个不错的圈层,有着高质量的用户群体,看到这里,我相信你也是一个认真学习优秀者,双击一下屏幕,让我看到优秀的你好吗?
 第2张图片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地板
偶寓001 发表于 2021-1-1 10:28:57 | 只看该作者
 
学会思考的能力。
先问一下,你认为自己,是以下四种哪一种?
a、头脑非常厉害的人
b、比较有头脑的人
c、离「有头脑」还差很远的人
查尔斯·布可夫斯基曾说:
「这个世界的问题是,聪明人总是怀疑自己,愚蠢的人总是充满自信。」
不过问题是,你如何确定,自己就是 a、b 或者 c 呢?
这篇文章,主要就讲:
· 你如何判断自己或别人的思考水平,是什么层级?
· 然后,你该如何思考「入门」?
· 思考,该如何提升?
01  什么是「思考」的入门?

首先,什么是「入门」?
在古代,你跪在师父前敬茶,师父让弟子把门关上,小声给你讲解本门修炼方向。
你终于找到了练武的方向,在师父前痛哭流涕。
连续做一件事,有了稳定方向,才能叫「入门」。
比如
· 自己的职业,该怎么规划?
· 创业做产品,除了产品,还应该做什么事?
· 感情出现问题,怎样想办法调整?
· 孩子不听话,怎么去引导?
···
你的人生,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。
但每次,是不是都乱想一通,根本不知道「思考」方向。
每个人都用手机拍过照片,但有 90% 的人根本不懂拍照该怎么「入门」。因为拿着相机或打开 Photoshop 修图,根本不知道该注意什么。
思考和摄影一样,也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技能。
那么「思考」,又该如何入门呢?
每遇到一个问题,该如何确定思考方向呢?
直接用「第一性原理」来想,你会立即顿悟:
思考,毕竟就是门「技能」(Skill)。
而技能,无非就是:
面对某个领域,每次能固定通过什么「行为」,去作用什么「对象」,最终达成什么「结果」。
比如:
· 游泳,是通过「划水-蹬腿」,作用于「水」,最终达到在水里「能前行-不下沉」的结果。
· 摄影,是通过「构图-光影-颜色」(的调整),作用每张「照片」,最终达到「高级感-冲突感-故事感」。
那思考所面对的「行为」、「对象」、和「结果」是什么呢?
02  「思考」的入门?

先来看,要发挥「思考」这个技能,你需要通过什么「行为」(工具)?
来!跟着我,拿出一张 A4 纸,在上面画一条横轴。
分别标四个点:「判断-观察-分析-整合」
 第5张图片
这是人类思考的四种不同心智工具,每种你都很熟悉。
只是每个人,有不同使用倾向。
A、更倾向「判断」
你第一次去女朋友家,女朋友妈妈就自称「三分钟就能看透一个人」。
她给女朋友说,一见你,就知道你是个「老实人,工作有能力,但自信还不够。」
这就是「判断」,目的是快速作出决策。
B、更倾向「观察」
你女朋友的父亲对妈妈的判断不削一顾。
而是通过这几天,观察你的作息和用餐习惯;刻意访谈你的父母、工作和朋友网络;搜索你的朋友圈,QQ 空间记录等所有网路信息。
甚至…打电话给朋友,调查你近一年的所有出行记录、入住酒店情况等。
这就是「观察」,目的是获取大量事实信息。
C、更倾向「分析」
你不经意间,知道了女朋友父亲的举动。
为此,你增加了和女朋友的谈话,更多了解了父亲小时候经历,以及特殊职业所带来的习惯。
然后你基本分析出,她父亲具有超强的控制人格;而母亲多年一直陷入这种争斗中;而你女朋友,则形成了「边界意识薄弱」的心理特质,做事没什么原则。
为此,你不仅看明白了每个人的心理,也分析出了三者的关系。
这就是「分析」目的是看到事情背后更深刻的原因。
D、更倾向「整合」
「整合」的全称叫「整合思考」。
比如你现在,分析看明白了女朋友一家情况后,不是选择离开,而是去建立一整套关系结构。
你开始布局,「和女朋友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关系?应该怎样帮助她实现自我成长?」
然后「你和她父母怎样建立关系?如何维持父亲控制感,但又在自己掌控范围内。」
最后,你搞定了一切。
这就是「整合」,目的是搞定事情背后一整个系统。
这是横轴,「A 判断-B 观察-C 分析-D 整合」。
普通人整天都是「判断」,厉害的人常常使用「观察」和「分析」,真正的高手会「整合」系统。
A→D,也就是心智工具从「低级→高级」的过程。
再看看下面这张图,是不是完美对应这四个阶段:
 第6张图片
只用自己价值观作判断的人,都不可一世——愚昧山峰。
而不断观察的人,其实是最低姿态——绝望之谷。
不断分析的人,更热衷追寻事物本质——开悟之破。
整合构建体系,模型的人——大师之路。
03  思考,需要通过一定「行为」,作用某个「对象」

「行为」刚刚讲了,那什么是「对象」呢?
厨师做饭的对象是「食材」;摄影的对象是「照片」;写作的对象是「文字」。
那思考的对象又是什么呢?
我们画一根纵轴,还是打三个点:「要素-关系-条件」。
 第7张图片
我们常常说,「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」
这个角度,通常就是指这三者。
1、更关注「要素」
比如女朋友的事情搞定了,你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。
你有很多来访者,都出现了感情问题。
他们一来,往往都是指责,我「男朋友性格有问题」,他「整个人从刚开始到现在,完全变了。」
这就是关注「要素」,「男生 a、女生 b」,都是感情中,「人」这个要素。
2、更关注「关系」
男生 a、和女生 b 之间,其实有很多中间的关系小人。
它们可能是彼此情感依赖 c,也可能是相互学习成长 d,也会是彼此疗愈对方曾经伤痛的 e。
心理咨询师,往往更清楚:感情除了问题,很可能不是 a 和 b 什么问题。而是中间的 c、d、e 等各种小人,「生病或死掉」了。
这就是更关注「关系」。
3、更关注「条件」
「条件」是指外部的,限制性条件,通俗讲也可以叫环境。
比如一段情感关系的外围:
年入百万 or 年入十万、房子在二环 or 城乡结合部、在北上广深 or 五线城市、父母是控制狂 or 善解人意…
这些统统都是外部的「条件」。
它们往往不直接影响要素和关系,但却是让舞蹈能够顺利演出的舞台
刚刚说到的横轴 A→D「判断-观察-分析-整合」,是从「低→高」的心智模式。
而纵轴 1→3「要素-关系-条件」则是你看问题的「局部→整体」。
OK,我们用一个例子,把整个「思考坐标轴」串起来:
你开发了一款智能烤面包机,该怎么推向市场呢?
如果只是躲在实验室,不断观察(B1)分析(C1)并改进面包机本身,这就是理工科思维,更关注「要素」本身
 第8张图片
而你的秘书提醒你,应该多关注面包机和用户之间的关系。
所以你们开始调研(B2),国内其实有 500 万烘焙爱好者,比如很多宝妈,他们更享受烘焙本身乐趣,更愿意每次拍照发朋友圈,而不是真正想吃。
所以经过分析,你们发现了一个洞见:
在烤箱内,放置摄像头。让烘焙爱好者,能够获得面包从发酵到嘭一下烤好的全过程。
最终,你们设计出全世界第一款带摄像头的烤箱。这就是海尔的智能烤箱 T3。
 第9张图片
但思考这些还不够。如果你要足够说服投资人,还得去研究市场规模有多大?
国内烘焙行业和人群规模的发展有什么?
在 5G 时代,你们的产品是不是搭上了物联网这趟高速列车?
这些,就是你在思考「条件」。
 第10张图片
04  恭喜你,得到了一张「思考全局地图」,也是思考的说明书

不过你最关心的,是这个说明书该怎么用呢?
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,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
🔗App 内查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5#
旋转·破碎 发表于 2021-1-1 10:29:14 | 只看该作者
 
看了一遍高赞回答已经把深入思考、延迟满足、时常反思 这些能力都说完了。
但我发现有一个能力,好像大家没写到…
成事的能力

简单来说就是,把事做成
这个字面理解其实很容易,但经历过的人才真正懂得其中的含义,接下来的文字会很长,我写了很久,需要大家耐心阅读。


之前我有一位小伙伴,叫洛菲,成功入职了美团就任数据分析师。在当时的我看来,洛菲在传统行业工作了五年,无论技能还是相关背景都无法跟新一代的科班名校生相比。甚至python都不会,那她究竟是凭借什么特质吸引到了用人部门并最终进入美团的呢?美团的用人主管告诉我他的想法(是的,我和用人主管是朋友,也只是简历推荐了一下,但没想到能成)。
他说,其实美团并不缺会编程的数据分析师,我们部门缺的是能把“事”做成的人。虽然洛菲是在传统行业工作了五年,但是纵观她的工作历程:在企业内部推动数字化转型并推动整个BI平台的建立。这是在传统行业,这过程可想而知是有多么艰难,小姑娘的毅力着实不简单。再加上她提前针对要面试部门的业务范围做足了准备,写了一些对该业务的看法以及模式创新的见解和建议。这样的人谁不愿意招进来?(我后来才知道洛菲本身是已经在前东家升职了,但是她就是想到互联网公司工作)
我当时就记住了这位用人主管的话:现代社会如此浮躁,反而最简单最本质的东西,“做成事”成了新一代人的稀缺品质


曾经多位长辈、朋友向我推荐过《曾国藩家书》,他们将其称赞为儒家思想之大成。
但不知是不是因为之前自己太年轻的缘故,很长一段时间对这本书提不起什么太大的兴趣,一直拖着没读。
直到两个月前,才翻出来仔细品读。我本身对书中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内容其实兴趣不大,反而对曾国藩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曾国藩被世人誉为“晚清第一名臣”,一手开启了同治中兴,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尊精神偶像。按照我们常人理解,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的人一定是一名天赋异禀的天才吧?
可事实却并非如此:曾国藩压根就不是天才,他生命的前20年完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常人的缩影:14岁就开始参加县试,考了7次(23岁)才考上秀才,而且名次是倒数第二与其同时代的左宗棠14岁参加县试就以第一名身份考上秀才;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也在17岁便考中秀才。
左宗棠曾评价曾国藩:“欠才略、才太短、才艺太缺”。而李鸿章则说自己的恩师是“缓儒”。那么这样一个资质平庸的常人又是靠什么取得人生的成功呢?答案就是超出常人的毅力。曾国藩读书用的是苦功:“不懂一句则不读下一句;不懂一书则不读下一书;不完成一天的学业,绝不睡觉。”
曾国藩甚至还自己制作了“闹铃”:他把秤砣用绳拴在铜盆之上,并在绳上绑定燃香,当香烧断绳子时秤锤入盆便可以叫醒读书。这样的事情偶作一次不难,难的是日日做,月月做,年年做。
回想大学时期的考研党们,是不是一开始也一个个都是踌躇满志,每天定上早早的闹钟,整装待发的去图书馆占座复习,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到每年的这个时间段,坚持下来的人可能也就剩下了三四分之一,这还是考研之风盛行的结果,更别谈如果是全凭自觉,一个人负重前行。
能像曾国藩这样坚持下来夜以继日的,恐怕真的寥寥无几了。而曾国藩正是依靠自己的这份毅力坚持了下来,聚沙成塔,滴水成河。他考中秀才后的第二年就高中举人,四年后中进士,成就远超其他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。“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”,曾国藩就是靠着自己的毅力日积月累,水滴石穿,最终一步步地脱颖而出。
曾国藩的毅力不但体现在求学上,也体现在他仕途的方方面面。湘军是曾国藩一手创立的,这支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打“呆仗”。曾国藩打仗时主围而少攻,每打一座城就挖壕沟、筑城墙、结硬寨。打武昌、打九江、打安庆、打天京(南京)无不是如此。这些都是费时费力的“笨办法”,但慢归慢,却扎实稳健,比的就是毅力。正是用这样的方法,曾国藩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,为晚清带来了一次中兴。
看着曾国藩的成长史,我觉得就像是在看一头牛慢慢的往前踱步,速度虽然不快,但每一步都留下痕迹,日积月累,不停不辍,只要不停止前进,最终必将达到终点。其实纵观历史,这样的“笨牛”并非少数。从苏秦、孙敬的悬梁刺股,到匡衡的凿壁偷光,再到近代袁隆平、童第周等成就斐然的大家们,我发现并不天赋异禀的他们,在各不相同的成功历程中,都缺少不了一项能力:那就是远超他人的毅力。
自古以来,人们对于天才的评定往往都聚焦在“智慧”上:脑子是否聪明,是否能够一点就透;记忆是否敏锐,是否能够一目十行。在天才的评定上,很少有人会关注“毅力”,也许在大家看来,像老牛一样步履缓慢,反应迟钝的人绝对算不得天才。于是乎,从方仲永到宁铂,历史上的“天才”何其众多,但绝大多数却都泯然众人,真正能够成事留名的屈指可数。为何?人生本就是一场长跑,个高腿长固然重要,但能不能坚持下去才是关键!
在我看来:能把事做成的人也是“天才”的一种。比天资聪颖更加难能可贵。
而毅力正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把事做成的关键。

拥有毅力的人并不少见,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,其中的典型就是欧阳山东(就是我常说的东哥)。
东哥上大学时专业是广告学,用他的话来说:“这是一个靠创意,凭笔杆”的专业。遗憾的是,东哥刚刚进入大学时文字能力稀烂,想象力极度匮乏。就凭东哥的“天赋”,基本可以宣布告别这个行业了。
可是东哥并不甘心,他觉得文笔不好就多写,想象力差就多看,于是大学四年他不泡网吧不追妹,不睡懒觉不颓废,天天除了上课就泡在图书馆里。他还给自己定了写作指标,每天都要写一篇读书心得来练手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写一篇文章就和跑5000米一样——憋的脸红脖子粗,而且写出来的东西都见不了人。然而差归差,他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来。据说他在大学四年阅读了超过1000本书,以至于学校图书馆专门给他颁发了一个证书;更为重要的是,东哥练就了一只好笔杆子。
这是他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书,
854本啊!

这还是只是纸质书,不包含电子阅读书籍。而相比我,我一年最多只能看5本书....
 第17张图片 平均一年200多本书的阅读量啊,一个人天资再普通,但是经过那么多书籍和知识的洗涤,总归是有许多内容是能够为自己吸收并加以应用的,而且抛开知识本身,能够坚持阅读的人,磨砺出的心力和生活习惯可能比知识更加珍贵。
我认识东哥那会,他是公司的校招生,那时候在品牌部做文案策划。我是部门负责人。因为曾经他向我打招呼,我没理他,他专门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“骂”我装逼,并且在公司传开。我们就这样不打不相识。
那时候我就已经和他成为了朋友,看着比自己小又有才华的晚辈,就会情不自禁地想推他一把。我当时建议他未来可以往产品经理方向发展,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。没想到他真的就这么去做了。接连做了阿里、百度的产品经理,当然这期间的转型经历也是靠他坚强的毅力与坚持学习技能。
东哥受到我的影响,做产品经理时,也会学习数据分析。不出我所料,东哥文科生的背景让他学习起来吃力无比,统计学、SQL、python编程和分析模型,每样东西对他都不简单。起初我还怕他畏难放弃,可是我发现东哥一点放弃的念头都没有。非但每周跑图书馆学习,还把自己分析的思路、方法和结论写文章发表出来,完美的实现了数据分析和文字的结合~
现在,东哥已经是某金融巨头的产品运营了,而且还成了所在部门的数据分析高手。他的同事有数据分析的需求都会找他,因此他成了部门的香饽饽而且还拿到了优异的绩效。要知道他曾经可是什么技术都不懂的文案策划啊,作为前同事的我为他骄傲。


其实从写文章到写代码,东哥从来都不是我们眼中的“天才”,然而他正是靠着自己的毅力,一点一滴的努力,一步一步的积累,走到今天。我相信以后他在工作无论做任何事,都会成的,因为他身上的“特质”太过于硬核了。
或许我们对“天才”的理解其实是狭隘的,天才大部分指的是智商高、对某方面有极具的天赋。但回过头来,又有多少天才没有坚持到最后呢,让我们感到实在可惜。所以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,或许能“做成事”也是天才的一种。像东哥这样的“天才”,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。


合上《曾国藩家书》,我脑海里空空当当,只有一句“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”浮现其中,其实这哪是“拙”“巧”之争,只是“毅力”二字罢了。
现在社会上浮躁激进,踏实坚持的做事方法为人唾弃;每个人都想找到成功的秘诀,让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成功,最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。人生漫长,波折起伏。选择自己的方向,装备前行的毅力,不管风浪,步步前行才是正道。


点赞是对知乎原创者最好的支持:)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6#
jehnylai 发表于 2021-1-1 10:29:46 | 只看该作者
 
1、读懂一个人的能力。
读一个人,要读他的行动,而不是读他的话。
2、敢于「发光」的能力。
大多数情况下,沉默不是美德,而是懦弱,敢于展现自我才是美德。擅于展现自己人格魅力的人,往往能带领团队一起向前,总是沉默木讷的人,要么会被人觉得很高冷,要么会被认为没出息。
敢于行动和发光才是提高你人格魅力最好的方法,几天可能看不出来什么,但几年过去,你的积极扩散到一定程度,会有许多人愿意跟你去打拼。
3、不「怕」的能力
不要怕!怕学车,你就错过了自驾游的快乐。怕社交,你就错过了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怕工作上的困难,你就错过了升职加薪的机会。人生赛场上,你要是怕,便将一无所获。不要怕失败,只看不做的人,不会失败,但也别想成功。造船是为了远航,永远停靠港口的那些船只是很安全,但它们不是废了,就是过时了。
4、不「拖」的能力
不喜欢当下的工作,马上换,每拖一分你勇气就少一分。自己知道是不好的行为,比如赖床、刷抖音,马上停下来,每拖一分你就陷入深一分。杀掉拖延症最好的方法,就是先干10分钟再说。
5、将自己视为生死大敌的能力。
不自律的人,别把优秀的同龄者、游戏、抖音、各种娱乐活动当成你的敌人,你的敌人永远只有你自己和控制你情绪的大脑。
请记住!持续的努力和珍惜时间是你真正的筹码,人生路上,慢慢跑,过几年你会发现,只要你还在跑,回过头去已经没什么人了,因为大多数人喜欢抱怨,喜欢自暴自弃,他们要么坐下休息,要么往回走了,很多时候,你并没有多少对手。
人生路上,怕的不是起点低,怕的是认不清自己。怕的不是敌人多,怕的是不知道敌人在哪里。
学会将自己视为生死大敌,且持续性自我优化,是成长的第一步。当年拿出来就能装逼的苹果5已经被淘汰了,因为它的硬件失去了优化的机会。人也一样,一旦停止不前,就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过去。每周看一本新书、每个月参加一次培训、每年去国外看一看。
遇到不懂就百度查,遇到困难就去克服,要有「山挡我开山,水来我造船」的决心,和自己死磕,做一个不断更新系统的人,你便能坐在时代的巨车上,跟优秀的人碰杯或者争吵。
6、「反思」的能力。
失败不是成功之母,只有对失败的反思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。你要反思当时做决策时的思考过程,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最终导致的失败?现在如果重来你会怎样做,这些对失败的反思会让你快速成长,不再稚嫩。
7、听信「自己内心」的能力。
选择专业、选择公司、选择跟谁结婚,听自己的,那些老一辈的建议,可以很尊重地听,但不要影响你的判断,他们许多人连自己的一生都没过好,却总喜欢给别人讲大道理,如果你不想跟他们活得一样,就去选择自己的路走,会很难,但走着走着会越来越顺畅。
8、感恩的能力。
感恩能让人身心愉悦健康。“春天感谢冬天,给他萌芽,夏天感谢春天,给他绽放,秋天感谢夏天,给他耕耘,冬天感谢秋天,给他安详。我感谢你,给我的回答点了个赞,谢谢你。”
9、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。
时间不是财富,对时间的高效利用才能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。把时间拿去刷抖音、玩游戏、甚至是购买不需要的东西,这些时间反而成了你的负债。你要学会思考时间的利用与管理,如果昨天的时间再给你重新使用,你会拿去做什么?深度反思具体问题,对于成年人的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。
10、「带刺」的能力。
面对侵犯你权益的人,要带刺,你的刺越坚硬,越雷霆万钧,那软蛋就越不敢侵犯你。人们喜欢挑软柿子捏,而遇到巨兽,他们会认怂。
11、「猛」于执行的能力。
好道理的储量其实大家都差不多,核心是执行,对于优质内容的敏感度和超强的执行力,是拉开人们差距的关键。
12、长期坚持阅读的能力
大量阅读、持续阅读,古今中外、文学小说,都可以多读。不是要让你能在朋友圈发一些文艺矫情的句子,而是当你广泛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你的谈吐和气质会自然而然让人感到舒服。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成长方式,那些年轻轻轻便有所成就的人,往往是那些在别人打游戏时独自去图书馆的人。
13、持续努力的能力。
持续努力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核心。把一件小事情做好,带给你正向的反馈,然后你再完成一件小事,再完成一件,信心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,日积月累,自然会成为更好的自己。一遇到问题就偷懒,然后自责,努力一会又放弃,回到原点,大多数人的失败,就是从小事偷懒开始。
14、「平静」内心的能力。
每逢大事要有静气,沉稳的人会给别人带来安全感,遇到问题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,别急着下结论,思考—分析—观察反馈,你越冷静越能想到好办法,越镇定敌人越慌张。
15、果断拒绝的能力。
当别人请你帮忙时,你犹豫了,就果断拒绝,磨磨蹭蹭会让对方觉得有希望,当你想了一段时间再拒绝后,对方会更失望。学会果断拒绝,是一个成年人必须精研的课程。
16、不卑不亢的能力。
任何时候不必给别人点头哈腰,不卑不亢是最好的人生状态,越卑微的人越容易被欺负,还是那句话,人都喜欢挑软柿子捏。
17、懂得理财的能力。
学会打造你的被动赚钱机器,当你的被动赚钱机器超出你的日常支出,这于你而言便是财务自由。挑水重要,但挖井更重要,投资理财完全可以尝试,别守着一份死工资。
18、保持「正向」的能力。
正能量可以撬动你的挫折,一个持续积极的人,失败一定是暂时的,而成功是必然的。
19、马上「改变」的能力。
你想要的改变,没有从现在开始,就永远不会开始。好道理的储量其实大家都差不多,核心是执行,对于优质内容的敏感度和超强的执行力,是拉开人们差距的关键。
而能看到这里,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思考者,因为你已经在思考和消化这些道理,接下来就是下定决心行动而已。改变自己,第一步先从给这篇回答点个赞开始!把你学到和感悟到的,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。
20、送你一句我始终很喜欢的话:“你的想法会大幅度影响你的行为。当你的大脑告诉你“做不了”,你却仍然选择行动,结果就会开始改变。”


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内容,下面是我在知乎写得最好的几篇回答,强烈推荐你看看:
1、如何看透人的心理?
2、你最庆幸自己养成了什么习惯?
3、到目前为止,你看过哪些可以称为「顶级纪录片」的纪录片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7#
哐哐哐小童鞋 发表于 2021-1-1 10:30:17 | 只看该作者
 
1、延迟满足的能力
我想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心态:刚锻炼了一天身体,就快去镜子前面照照自己的身体;刚写两天公众号,就想要出一篇10万+的爆文;刚把钱放进余额宝,就迫不及待的想看到收益。
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短视频式的即时反馈机制,做出行动之后就想在第一时间看到收益。而对于所有没有即时反馈的任何事情,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那个耐心去等。
而如果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,越是能让一个人获得提升的事情,它的反馈机制就会越迟钝。比如:读书、健身、早睡早起。
越是能让你马上得到刺激、爽快的东西,越会害了你。比如:吸毒、赌博、嫖娼、看爽文、刷抖音。
所以这世界上根本不缺乏那种短暂的激情和一时兴起,缺乏的是在面对持之以恒的坚持。
如果你想要开阔眼界、提升思维,那么,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延迟满足,在看不到收获的时候,坚持努力下去,耐心等一等,你想要的,时间迟早会加倍的给你。




2、执行力
这世界上的确有天生聪明的人,也有天生愚笨的人,但是这种智力差距,远远小于执行力差距的影响。
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健身房这个行业。
如果你运营一个健身房,你就会发现,如果来这儿办卡的人都保持每周去两三次的频率,那么你这个健身房根本就没有地方装下那么多人。
健身房里办卡的人数和真正能执行健身计划的人数比例,远远高于10:1。
这就意味着有健身想法并且愿意为之付出金钱的人中,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能够真正的去执行下去。
这世界上大多数人是有上进心的,想读书的、想健身的、想学英语的、想创业的数不胜数,但是有多少人是能够执行计划的,又有多少人是列出详尽的计划执行了两三天就放弃的。


如果目前的你,有专业能力,能解决别人问题。
但不清楚如何把自己的才能转变成价值。
可以公众号“泽宇教育”,回复“知乎”,进行一份个人品牌的30节资料。


3、沉稳而不炫耀的能力
年轻人最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好为人师、喜欢炫耀。
有一分定要说成一毛,有一毛定要夸大成一块,只知道个大概定要说的自己像专家一样,喜欢在别人面前彰显自己的优越感。
但是这么做的后果,就是你会因为一时的爽快而吃大亏。
想象一下,如果你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收入,后来别人问你借钱,你会陷入什么局面。借出去可能就遥遥无期,不借可能就会得罪人。
如果你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,后来别人问你借作业抄,你又会陷入什么局面。
炫耀并不能改变自己的能力和财富,但是会让你树敌,导致别人都嫉妒和厌烦你。




4、消化负面情绪的能力
我曾经有一个朋友,从小学到高中,他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,后来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但进入大学之后,他因为成绩的下滑而感到失落。
连续三次成绩倒数之后,他开始疯狂的沉迷于网络游戏,直到最后因为挂科太多而重读1年,后来毕业之后也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。
渡边淳在《钝感力》一书中也有过类似的例子,他的朋友O先生年纪不大的时候已经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小说,很有才华。
但是后来他和渡边淳一在经历被退稿的时候。渡边淳一就是喝喝酒,排解下郁闷,又重新开始;而0先生有高于他人的才华,也有极强的自尊心,退稿使他感到深受伤害和打击,很难重新振作起来,和编辑沟通也变得消极。
慢慢地,O先生失去发表作品的机会,几年以后,他在文坛消失了。
其实这种人并不是不优秀,相反,他是因为太优秀,一直都优秀,所以他不能接受自己有任何的瑕疵,他无法接受成绩倒数、退稿这样的打击。
所以人应该能正确的对待和消化掉自己的负面情绪,对待短时间的失败顿挫能够淡然处之,对来自他人的责骂、嫉妒、讽刺、中伤不敏感,不在意,不往心里去;对挫折和失败不轻易被打倒和击垮。




5、认清自己的能力
认清自我,比看清这个世界更难。
人表面上是在与这个社会搏斗,其实是在跟自己搏斗。
很多人之所以会碌碌无为,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干些什么,只是盲目的去听从和服从别人,他们被父母的看法左右,被领导的说法左右,始终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。
我有个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,领导安排他写材料的活儿,但是他从来都没自己写过,全都是东拼西凑的糊弄一篇了事儿。
后来领导实在受不了,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之后,就不再让他写了,把这个活儿安排给了别人。
后来领导对另一个写材料的很满意,经常当众表扬,说要重用那个人。
而过了两年之后,那个人还没有被提拔,领导却已经调走了。
我这个朋友,却已经通过这两年的学习,遴选考到北京去了。


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之中,然而你要学会时刻抽离出一个自己,去做一个旁观者。
看看自己在做什么,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认清自己到底是谁,从哪儿来,到哪儿去。




6、不被环境同化的能力。
如果你是一个容易被同化的人,那么,大学宿舍里一群不怎么优秀的舍友足以拖垮你。
当你想去上课的时候,发现大家都还没起床;
当你想去自习室的时候,发现大家都在玩游戏;
当你准备考一个证的时候,他们都告诉你那东西没什么用。
而如果你不能坚守自己,你会因为孤单而感到羞赧和别扭,你是那种必须要组团去自习室,手拉手上厕所的人。神不知鬼不觉的,你就会被同化掉,而且你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堕落,你还以为所有的同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。
总有一天,你会明白,在一群并不优秀的人中间,保持独处的能力有多重要。




7、兼容不同观点的能力
生活中你一定经常遇到这样的一种人,无论你说什么,无论你的态度多么的客观中立,无论你给出的数据多么精准、逻辑多么严密,他们定是要反驳你的。
哪怕你说的99%是正确的,他们也会跳出来说你说的都是垃圾,你没有考虑那1%的情况。
他们就是杠精一样,非要鸡蛋里挑骨头,用自己臆想出来的东西或者奇葩的个例来反驳你,甚至他们说的东西稀里糊涂的,大家都在说他说的没什么道理,那他也要和你杠到底。
其实,如果你细细观察这类人,你就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大多是失败的。因为不允许别人与你有不同的观点,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。
它会像一道无形的壁垒,阻挡外界所有信息的输入。
这种闭塞会导致他们很难兼容其他人的观点,不能汲取他人观点中的新思维、新知识,早早的关上了自己的大门,停止成长。


比如,我这个回答,也许你觉得我说的有些地方有失偏驳,但如果你能学着汲取其中对你有帮助的部分,因为这些正确的部分给我的回答点个赞,而不是去针对一些瑕疵抬杠,你就会发现你变得更大度、更有涵养、更强了。
当然,说归说,还是给我点赞的用户更牛逼一些。


我是@泽宇教育,一家帮助有才能的人实现副业变现的教育机构。如果你也想开启自己的副业变现道路,可以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;如果你有任何疑问,也可以来私信我。
推荐阅读:
有什么网络副业可做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8#
诗云紫若 发表于 2021-1-1 10:30:55 | 只看该作者
 
定位
准确定位
尽早准确定位
重要的事说三遍,三遍,说三遍啊!!!


什么叫做定位?
认清自己 + 了解环境 =>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
没有这个基础,其他所有的,都是扯淡。


所以我特别腻歪知乎上动不动就健身/旅游/读书……这波鸡汤真的有毒。
对,这些东西都很好,很美,很值得拥有,谁也没法否认。但是,请注意这个但是:
你是不是健身的那块料?哥们,健身不花钱不花时间不花精力的么?看着别人六块腹肌确实爽,但你找工作的时候要脱了衣服秀腹肌的么?别说找工作了,那个八块腹肌的单身狗你过来哭一把,先……
至于旅游嘛,孟非老师已经说过了,
 第19张图片  第20张图片 还有读书,我早就被扣上鼓吹“读书无用论”的大帽子,也懒得再说了,自由飞:宣扬「读书无用论」的是一群怎样的人?他们为什么要宣扬这种观点?


飞哥毕业快20年的血泪教训,可惜很多人不懂。
2002年重点政法大学毕业,经济学/法学双学士学位,2003年考过司法资格考试,05年上市公司重庆片区唯一法务专员,前途一片光明吧?
结果呢?去搞家装!2年过后,关门大吉,欠了一勾子的债,又去学编程,抛妻弃子一个人闯荡上海滩……
见:20 岁到 30 岁的十年人生能有多大的改变?有哪些不可避免的经历?


当然,我还不算是最惨的。
我见过更惊才绝艳的人物,碌碌半生;我见过更多鲜衣怒马的风云人物,郁郁寡欢。
天赋被埋没,大家可能或多或少都能够理解,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。原因是什么?很多人归咎于环境,但作为个人,我们无法改变环境;而且回头想一想,在现在这种相对自由的大环境下,更多的只能归咎于个人的选择吧?
你报考了哪一所学校,选择了哪一个专业,和哪一位心仪的女孩牵手或者分手,走进或者离开哪一座城市,选择或者放弃哪一份工作……所有的这些,都决定了你的人生。
选择比努力更重要。


我想,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,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被“我该不该转行”“我该不该转行学编程”“编程我该学什么语言”……这一类问题包围着。
但以飞哥目前惨不忍睹的悲惨境遇而言,乛ᴗ乛,确实没办法给你一个具体的建议。
唯二的两个建议:


1、勇敢选。
2、不后悔。


其实所有“选择恐惧症”的根源就一个:
选错了怎么办?
凉拌。呵呵,
其实破这个心障你首先要明白一件事:不选,你也已经选了,你选了不选。
比如谈恋爱,你风雨如晦朝思暮想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表白,你其实选了“不表白”;
比如换工作,你日日夜夜地犹豫徘徊,始终不敢辞职,你其实选了“不换”;
……
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?你不选也是选,随波逐流其实也是一种选择。好了,问题来了:
他们会不会选错?
肯定会选错啊!不然就没那么多人间悲剧了。他们选错了,怎么办?
还不是凉拌!


选择的对错,都是一种经历都能使自己学习成长,不要总是担心会犯错,因为有时候错,是为了以后能更好的对。
总的来说,确定好目标,对错都能使你进步。


安利另外几个回答:
很想拼命努力一把,但是努力不起来怎么办?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9#
梦里回晨 发表于 2021-1-1 10:31:05 | 只看该作者
 
1、不惜一切代价打破「安逸」的能力。
「假期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自我欺骗,人们在假期往往把时间用在低质量但高消耗的娱乐中,如游戏抖音、刷一天手机、狂街K歌娱乐中,所以假期结束后反而会觉得比上班上学更累。
「假期」不等于「休息」,如果想要和普通人拉开差距,那么就要掌握不惜一切代价打破「安逸」的能力,你在假期多出两个小时学习,这份积累往往能让你超越90%的同龄人。想要跟普通人不一样,就要有跟普通人不一样的狠劲。
 第23张图片
驭风少年视频
https://www.zhihu.com/video/1148535821249470464
(《驭风少年》,我见过最有深意的电影,根据真实事件改编,关于坚持理想,关于知识改变命运,值得每一个人都看一遍)
主人公坎宽巴后来参加了精英汇聚的TED全球论坛,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上发表演讲,他说:“相信自己,力量在心中,无论发生什么,永不放弃。我尝试,我成功了。”
2、不「坐着等」的能力。
等她来找你,错过爱情。
等老板给你机会,错过加薪。
等明天再说,错过今天的一切。
「等」=懦弱+逃避,在大概率的案例里,成功往往属于主动出击的人。
要有「无论山过不过来,我都要先过去」的决心。这世间没有让你占尽便宜的道理,坐收渔利只会出现在电视剧,真正的战场里没有煞笔,收益是跟付出成正比的。
喜欢一个人就去追,想升职加薪就为公司贡献出价值,想清楚的事情就别因为懒惰留到明天。掌握不「坐着等」的能力,学会主动出击,不走捷径,就是最大的捷径。
3、尊重「身体」的能力。
死亡其实正在逼近你,熬夜、过度劳累、三餐不规律、油炸食品,身体就是大多数人用来享乐的工具,很少有人愿意尊重自己的身体。
没人会感到累了,便让身体休息一下,晚上11点半有点困意,就准时上床睡觉。「熬」是大多数人的主旋律,没熬出问题,就放纵自己。
我一直说,要是熬完夜第二天就会吐血,那便没人敢熬夜了。别真等到出事再重视,从今天起,尊重自己的身体,早睡早起,每天运动30分钟,1年后,你会发现同龄人爬几楼就气喘吁吁,而你毫不费力。
如果你晚上总不想睡觉,或者因为失眠被动熬夜,我强烈推荐你一本书-睡眠革命,7周彻底改善你的睡眠,我自己试过效果不错,关注我的公众号「黛西巫巫」,就能拿到这份分享啦~
敢对自己狠的女生,到底有多赚?4、用智慧分辨「信息」的能力。
不是所有信息都对人有好处,有些「信息」是有毒的,“读书无用论“、”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“,能一眼看透这些「信息」本质的人,跟一辈子都无法辨别这些信息的人,一生的成就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。
5、不因为孤独或外界压力而降低「生活标准」的能力。
”因为寂寞去约炮“、“因为家里催婚匆忙结婚“、”因为没谈过恋爱随便找个人交往。“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为自己想要的世界而投的票,往后余生是幸福还是悲剧,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将就与坚持死磕中被决定的。
6、用理性坚持「自我」的能力。
你不是人民币,别总想着取悦所有人。在绝对的数据化世界来临之前,你做得再好,也会有人不满意,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同你。《泰坦尼克号》这样牛逼电影,都有人打一星。不要因为外界的一点否定,就将自己的付出贬低得一文不值。越厚积薄发的事情,前期越难被人理解。碰到煞笔,远离比争辩更明智。
7、敢于「舍弃」的能力
「得到」与「舍弃」是值得你一生去研究的课题。决定在一棵树上吊死,意味着你得放弃整个森林。选公司、选朋友、选恋人,不要有执念,理性选择,糟糕的公司,坑人的朋友,三观不同的恋人,该做抉择就做抉择。很多人缺少的不是成功的资本,而是放弃的勇气。
8、永远对任何人保留30%「神秘感」的能力。
对于刚认识的人更是如此,跟陌生人聊几个小时就把自己全盘托出的,不是单纯而是煞笔,你越主动越卑微,别人越看不起你。你越有分寸,越有界限感,别人越尊重你。不卑不亢不过分讨好别人,是成年人社交的基本法则。
9、克制自己「虚荣心」的能力。
不要炫耀和显摆你的成就。有人会希望你过得好,但没有人希望你过得比他好。一对频繁在朋友圈秀恩爱的情侣,只会被整个社交圈拉入黑名单。
10、敢于审视「过去自己」的能力
开始发现过去自己很煞笔,你就开始成长了,感觉过去的自己越撒比,成长就越大。看自己初中的QQ空间,感觉自己好煞笔,看过去自己的日记和照片,感觉更傻逼了,这是因为你已经不是过去的你了,成长、进化,你的思维和见识都不是以前能比的。
年轻时迷茫和犯傻是正常的,没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。不知道干啥时,就去多结识一些牛人,读一些好书,千万别宅在家里混吃等死。如果不知道读啥书好,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「黛西巫巫」,我把我的200本私人精选书单分享给你,让你能全面充实自己呀~
知乎营销平台11、拥有实现「幸福」的能力
什么是幸福?幸福就是你想吃冰淇淋,午餐后就到冰淇淋餐车买了根冰淇淋吃。幸福就是你想买一套房,当天就到市中心买了一套房。有想法,然后有能力实现,这就是幸福。
12、拥有「保护」家人的能力。
你安逸度日,家人就要为你负重前行。资源、地位、手段,你有多厉害,你家人就有多安全。保护家人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强大自己,没有几个普通的家庭能抵御突如其来的大疾病,多长一点力气,将来就能少求人一点。
13、保持「积极向上」的能力。
有些人,会因为遭遇到些许恶意,便以偏概全,觉得人间不值得,整个心态崩掉,开始用「阴暗」去审视人间,喷子、杠精便是如此。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「积极率」,研究发现,生活丰盛状态充沛的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在3:1以上,而抑郁症状者的积极情绪和消极的比例在1:1以下。
相信美好,感受温暖,远远比喜欢散发负能量的人会活得更好。
人都是会因为温暖而向上的,路边下雨有个陌生人给你打伞,下次遇到有人被雨淋,你也会想主动伸出伞。被足够多的人接受的好作品,也往往都是积极而美好的。
看看下面的图片:
 第24张图片  第25张图片 你是否会感到情绪稍微变好?
如果是的话,恭喜你,你是一个有温度的人。这句诗送给你:
“后海有树的院子,
夏代有工的玉,
此时此刻的云,
二十来岁的你。”
14、如果回答对你有启发,希望你能点个赞温暖我。
另外,如果你想要更多成长干货和学习方法,欢迎你到我的公众号「黛西巫巫」找答案,里面有我最宝贵的私家逆袭经验,全部都毫无保留分享给你,比如很多同学都好奇黛西是怎么样快速成长的、平时看什么书、有什么读书方法和私人书单、怎么理财,这些都会讲;
还有我成功从挂科学渣逆袭成学霸的学习方法、哑巴英语变成英语达人的秘诀、自律长达10年的独门诀窍、连续高效学习工作10个小时的专注技巧……
我还会每天分享一篇优质的成长干货,包括理财/英语/自律/学习方法、变美习惯、优质书单/电影/纪录片/APP。我还会在留言区解答读者的问题,比如说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,手上有2万有什么好的理财建议?比如说,英语基础不好,怎么在一个月内快速提升?这些我都会解答!
欢迎你来公众号「黛西巫巫」做客,我在那边等你,陪你一起精进哦~
敢对自己狠的女生,到底有多赚?推荐让你轻松戒焦虑,提高3倍效率的方法:
你是怎样变得不浮躁的?
推荐一篇让你从细节逆袭的习惯集锦:
你最庆幸自己养成了什么习惯?
踏入社会前必须知道的道理,都在这里了:
有哪些20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?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10#
男骑老肖 发表于 2021-1-1 10:31:54 | 只看该作者
 
学习与思考能力。
介绍一个概念「认知效率」: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。  而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「极强的目的性」,我称之为  功利读书法  
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,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,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。认知效率低的人,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。牛人的真正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,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,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。高手的技术就是「投入产出的非线性」。
极其功利地少读书
一个新知什么时候习得效率最高?
认知心理学认为,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,即  有目标导向、有即时反馈、最近发展区 。简单地说,能解决当下问题的、学了有地方用的、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。
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 12 年都学不好,丢到国外 3 个月就能交流了?因为在国外,交流是刚需,有地方练习,老外对你的发音很宽容,难度适中。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,效率就高,学得就快。
所以你反过来也能理解,为什么刷那些「管理者必读的 ×× 本书」的书单,对你意义不大,因为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,缺乏实践环境,且难度不一。
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,比如《不看这篇文章,错过了一个亿》,更是凭空造出了一个「需要解决的问题」。你思考一下,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,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?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?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?
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一个多月了,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,因为我  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  ——从遇到的问题出发,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合适的认知材料。
这样一来,读的东西会少很多,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。
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

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中,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:娱乐性的、知识性的和心智提升类的。如果拿爬山来做比较,娱乐性的是下坡,越走越舒服;知识性的是平地,能开动,但是略微费力;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,看起来会很累,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,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,也就是我们说的,学习力增强了。
很多人天天学习,学习力却没有什么提升。随着年龄增长,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,于是觉得「年龄大了,脑子不好使了」,就是这个缘故。因为他主要的认知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——你哪怕读一辈子报纸,也不会增强学习力。
很多人给我留言,要我说人话!其实真正提升你的东西,并不会让你那么舒服的。
学习也是一样,  你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,设定不同的目标,分配不同的资源。  
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:
认知性阅读:  《人类的群星闪耀时》《反脆弱》等书的写作技巧,为写书做准备。
提升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,属于「攻读」,需要有大段的时间和系统的阅读,我一般放在早上或夜深。最好还要配置高人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。我找到了业内最好的编辑和作者,一起讨论如何写好有冲击力的书。
知识性阅读:  各种行业调查报告、行业论坛,大量专业书籍,如《人生设计》《生涯混沌理论》《认识电影》《好好学习》。
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,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。认知资源可以配置在上下班路上,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,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,然后交流。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,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。
娱乐性阅读:  比如《爱情刽子手》《理想的下午》,以及各种电影……
娱乐性阅读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,认知资源可以很低,累的时候翻几页,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,有换脑子的感觉。
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,不同时间能读出来不同功能的。比如说彼得·德鲁克的《旁观者》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,史蒂芬·柯维的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罗伯特·清崎和莎伦·莱希特合著的《穷爸爸富爸爸》,文学作品中的《红楼梦》。
所以,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,  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  ——  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,区分三种阅读,设定目标,分配资源。  
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

最愚蠢的方式,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,然后往下读。
你旅行的时候,会和出车站见到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,希望能找到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?显然不会。你可能会看看地图,找到几个地方,然后打车直接过去。
但是我们经常就这样学习,从第一页直接开始读,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。
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——先看书评,中文的看豆瓣,英文的看国外亚马逊的评论,一般很有用。平行比较几本书,选择一本。
然后再看目录,一般的购书网站都有。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,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读。
最后再看具体章节。直接切入重要的章节,系统学习则从目录开始看。
这样的确会用大概 15 分钟时间来选书,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,是不是认知效率提升多了?
有人会说,从第一页开始读不是更加系统吗?
第一,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,看完全书也不可能有框架。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,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,仅凭直线型地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,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,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。
第二,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,很多书半途而废,可能更加不系统。
极其功利地读书,按需分配地读书,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,有了目的性、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,要读的书应该会少 75%,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,那样就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。
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?
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,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、最不耗脑子的方式,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:「读点儿书总没有错,大家都在读。」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。
而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——先找到目标,调整好资源,带着问题进入。就这三步,就让你跑赢 90% 的人。
好的方法,都是反人性的。
萃取知识晶体

如果你知道学什么,也知道如何学,那么最后需要知道的,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。
什么是努力学习又学不好?你看是不是这样:
书到用时方恨少,话到嘴边没地儿找,别人一说都看过;只好感叹,你讲得真好。  
唉,我是不是长了个假脑子啊。
我们今天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调取知识。
先来谈一个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——  知识晶体  
一张银行卡,你存进去再多,如果不知道提取密码,就没法提现;知识也是一样。知识晶体就是知识的提取密码。大部分人学了很多,却因为不知道这个概念,没法提现,非常可惜。反过来说,有很多人学习上投入不大,只是特别擅长整理和结晶,也就是能从众多散乱的知识里拿出不错的产品。知识晶体是整个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环。
我们都知道,石墨和钻石都由相同的碳原子组成,只不过钻石的碳原子之间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六面体晶体结构,这也是钻石是已知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的原因。钻石的硬度,来源于它的结构。
另一个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,散沙根本抓不住,一使劲儿就散了。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块,这些东西之间形成结晶,散乱的沙子就能够建起高楼。
知识也是一样,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。如果知识点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架构,知识就形成一种「知识晶体」 。知识从散装变成了晶体,就变得不容易磨损,强度很大,也容易整体提取。
星座就是个特别典型的知识晶体。
满天星星谁都记不住,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相距数千光年的星星连接起来,形成「晶体」(整合知识),然后再给晶体赋予美好的故事(形象化呈现)。
只要你受过几小时训练,在夏天的晚上认出星星不是难事。
唉,不过今天的北京,受多少小时训练都没用,看不着星星了。
知识晶体的多少,也决定了你的专业程度。前文中提到,心理学家西蒙发现国际象棋大师的工作记忆并没有显著高于常人,但是他们长时记忆里有 5 万 ~10 万个棋局组块。高手们脑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识晶体。
我遇到过一位 1990 年出生的小朋友,他就精于此道。虽然大学毕业才三年,他却已经是日薪 10 万元的企业咨询老手,可以搞定大部分打拼多年的企业家,靠的就是满肚子的知识晶体。
比如,大家都在谈女生生完孩子出来工作,很难做到工作、事业两不误,然后就是一顿抱怨,偶尔有人抖机灵讲俩金句。他基本会听一会儿,其实脑子里在搜索「晶体」,最后他会说:「你们说的这个问题,根据心理学家萨柏的观点,其实是个人生角色平衡的问题。」
你看,知识量不是重点,让脑子里的知识形成多少知识晶体才是知识提取能力的关键。如果你看了想不起来,张嘴就忘,明明记得但讲不出来,那就  证明你脑子里没有知识晶体,只有知识豆腐脑。  
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?下面是 4 种常见的知识结构:
关联,树状,序列,数据。  你可以简称为「关书(树)叙(序)述(数)」——知识晶体有一种让你关上书本,依然可以叙述的能力。
 第29张图片
4 种知识结构
树状结构:体现事物层级、包含关系

树状结构其实是人类知识最常见的结晶,所以放在第一位。麻省理工学院计算认知科学实验室主任乔什用计算模拟了循环结构、星星结构、方块结构、链条结构等,最终用数学方法证明人类最佳的抽象知识结构是树形结构。
最经典的树形结构是书的目录。
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,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
🔗App 内查看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排行榜
活跃网友
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手机访问
Copyright © 2016-2028 CTLIVE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  西兔生活网  小黑屋| GMT+8, 2024-7-19 10:03